7月23日凌晨,德国埃森的莱茵-鲁尔体育馆陷入一片死寂。 乒乓球混双决赛的决胜局比分定格在11-13,中国组合曾蓓勋/韩菲儿怔怔地望着球台对面,日本选手冈野俊介和出泽杏佳已跪地嘶吼,教练席上的丁松颓然瘫坐在椅子上。 这是中国乒乓球队在大运会赛场上丢掉的第4枚金牌,而距离胜利,他们一度只差2分。
开局曾蓓勋/韩菲儿以10-12先丢一局,随后他们以12-10、11-7、11-8连扳三局,将日本组合逼入绝境。 第五局日本队以11-2的悬殊比分碾压扳回一城。 第六局中国队从7-10的绝境下连救3个局点追至12平,却仍以12-14被拖入决胜局。
9-9平后,曾蓓勋/韩菲儿先后以10-9、11-10拿到两个冠军点。 但冈野俊介的反手暴冲和出泽杏佳的贴网回球彻底粉碎了中国队的希望。 随着曾蓓勋的最后一板回球下网,日本组合以13-11完成逆转,国乒教练丁松掩面的画面被镜头定格。
四天前,同样的体育馆已见证国乒两次崩盘。 7月20日的女团决赛,中国队与日本队激战至决胜盘。 削球手杨屹韵首战出泽杏佳时彻底失控,第二局竟被打出1-11的悬殊分差。 尽管王晓彤和赵尚奋力将大比分追至2-1领先,但出泽杏佳再度登场横扫王晓彤,决胜盘杨屹韵又遭面田采巳3-0零封。 日本队凭借针对性战术,用快攻破解杨屹韵的削球节奏,用小球调动使其远离球台,将卫冕冠军拉下马。
女团失冠仅三小时后,男团决赛再传噩耗。 面对两年前的手下败将中国台北队,中国队苦战五盘仍以2-3饮恨。 首盘陈俊菘1-3不敌冯翊新,第三盘曾蓓勋1-3负于黄彦诚。 尽管孙正两次击败台北头号主力高承睿,将比赛拖入决胜盘,但第五盘孙正与冯翊新战至2-2平时体能透支,决胜局仅得3分崩盘。 中国台北队凭借冯翊新“双杀”国乒主力的表现,历史首夺大运会金牌。
男双赛场,中国队甚至无人闯入八强。 陈俊菘/孙正0-3遭法国组合皮卡德/兰伯特横扫,止步16强;另一对组合曾蓓勋/敖华磊更是在64强赛就1-3败给波兰的格雷拉/科拉萨。 两场外战失利暴露出年轻组合在衔接速度和应变能力的全面落后。
陈俊菘/王晓彤与冈野俊介/出泽杏佳激战七局,在3-2领先时连丢两局遭逆转。 日本组合由此实现“一日双杀”国乒:先是半决赛淘汰陈俊菘/王晓彤,决赛再逆转曾蓓勋/韩菲儿。
日本选手出泽杏佳成为贯穿国乒溃败的阴影,女团决赛她独取两分,先后零封杨屹韵和王晓彤;混双赛场又与搭档连克两对中国组合。 这位上届大运会收获2银1铜的选手,如今已手握女团、混双双冠,正朝着“4冠王”目标迈进。
本届中国队8名选手中无一人是国家队一线主力:女队的杨屹韵、王晓彤、赵尚均为国内联赛替补;男队的陈俊菘、曾蓓勋国际排名均在60位开外。 而日本队出泽杏佳、中国台北队冯翊新等对手,已在WTT赛事中积累丰富实战经验。
教练的失误同样被摆上台面,女团决赛后,主帅臧玉瑛公开揽责:“排兵布阵有失误,对杨屹韵打削球的能力估计过高。 ”她坦言日本队历来擅长打削球手,但基于杨屹韵过往与日本选手互有胜负的记录,仍冒险将其安排在二号单打位,最终导致两盘关键分丢失。
男团决胜盘的战术失衡同样致命, 孙正在第四盘苦战后仅休息10分钟就再战决胜盘,面对以速度见长的冯翊新,他的移动明显迟缓。 第五局3-11的崩盘比分,暴露了教练组在体能分配和轮换策略上的误判。
杨屹韵在女团决赛后透露:“球台周围空间感很奇怪,削球旋转完全打不出来。 ”日本队员则利用场馆的回声预判球路,通过快速衔接压制中国队旋转变化,这种细节差异让国乒传统技术优势荡然无存。
从成都到埃森,两年间国乒大运阵容实力断崖下跌。 上届比赛,中国队派出钱天一、何卓佳等准国家队主力包揽7金;本届阵容中仅王晓彤、赵尚拥有上届团体金牌经验。 而日本队出泽杏佳、中国台北队冯翊新等对手,经过两年国际赛事磨砺,技术稳定性已反超国乒二线队员。
面对日本队出泽杏佳正手正胶、反手长胶的怪胶组合,杨屹韵的削球失误率高达70%;而中国台北队冯翊新在男团决赛中,台内小球控制得分率超过80%,完全压制孙正的反手攻势。
混双决赛第七局,曾蓓勋/韩菲儿在10-9领先时的两板进攻全部下网;男团决胜盘孙正9-10落后时,发球直接失误送赛点。 这些关键分处理与对手形成鲜明对比:日本组合在混双决赛挽救2赛点时,冈野俊介的反手拧拉命中率达100%;中国台北队冯翊新在男团第五盘9-9平时的搏杀球,落点全部压在边线。
领奖台上,中国队员的银牌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日本队捧杯时跪地庆祝的嘶喊,中国台北队拥抱欢呼的画面,与丁松颓然倒地的身影,共同拼凑出大运会乒乓球赛场的残酷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