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骄阳似火,田间地头的农耕体验、古村落里的民俗探秘、山野间的自然观察……据央视正点财经报道,今年暑期国内出游人数同比增长超过70%。其中,聚焦传统文化、深度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研学类产品火爆,成为家庭出游的重要选择。
当万千家庭挣脱惯常行程的束缚,将求知的目光投向更富底蕴的天地,秦岭便以其巍峨之躯,成为青少年争相奔赴的“自然课堂”。
自然维度:立体生态教科书
秦岭作为我国南北地理的天然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为自然科学研学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在秦岭,原始森林、秦岭冷杉、高山草甸以及第四纪冰川遗迹等自然奇观尽数体现。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众多珍稀动物,还有红豆杉、独叶草等特有植物应有尽有……
青少年行走期间,宛如翻开一部立体的生态百科全书,课本中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都变得触手可及。
这种浸润式的自然教育,远非封闭教室中的图像讲解所能比拟,它让知识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生命的温度,直抵心灵。
秦岭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分水岭,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与滋养之地。
周秦汉唐的风云在此际会,古道驼铃仿佛仍在山谷回响;沿途古村落如星辰散布,保存着鲜活的民俗与传统技艺。
学子们至此,可踏访遗迹,与古老智慧对话;可入住村舍,体验农耕艰辛与收获之喜,感知何为“耕读传家”;更可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亲手触摸历史的纹理,让文化从书本上的符号变为可感可触的生命体验。
这种基于实地、融于生活的文化探秘,正是对传统文化最生动的传承与激活。
乡村维度:生态反哺助力发展
研学热潮也如一股奔涌的活水,正沿着秦岭山脉的脉络,为沿线城镇、乡村注入强劲的经济新动能。
“研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鄠邑区打造的曲水稻香·鹭米稻作农耕课堂,蓝田普化镇配套推出“民宿+非遗研学”等特色文旅项目……
从山脚的农家乐到山间的民宿集群,从非遗工坊的手作台到特色农产品的展销摊,这股由青少年探索欲点燃的消费势能,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