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是800个人的加强营啊,就这样一天被打没了。”说这话的老将军叫赵兴元,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生见过33次毛主席,可每当回忆起那场惨烈的战斗,他总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的荣誉是用兄弟们的命换来的,他宁可不要。那场被后世称为“第二个凡尔登”的配水池战役,一个近800人的加强营,打到最后只剩下25人。究竟是怎样的一场血战,会让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至死都无法释怀?
一根扁担和一只鳄鱼眼
在辽沈战役的大棋盘上,锦州是绝对的“天元”。国民党将领范汉杰自己都说,锦州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这根扁担要是断了,东北的几十万大军就成了瓮中之鳖,再无退路。
我军近百万兵力席卷东北,就是要在这根“扁担”上做文章。而锦州城外的配水池,就是这盘大棋的胜负手。它是一个城外高地,视野开阔,能死死锁住通往义县的公路,是我军攻城的必经之路。
我军将领韩先楚指着地图上的配水池,对战士们说:“这就是鳄鱼的眼睛!想拿下锦州,就得先把它挖下来!”战士们士气高昂地回应:“别说鳄鱼眼,就是龙眼也给它抠下来!”
可这只“鳄鱼眼”真不好挖。这里本是日伪时期修筑的钢筋水泥配水系统,后来被国民党改造成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范汉杰这位黄埔毕业、精通城市防御的专家,更是将此地打造成了铜墙铁壁。
他在这里部署了一个加强营,周围密密麻麻修了14座碉堡,火力点交叉覆盖。战壕里每隔100米就有一处火力点,外面还缠着铁丝网,埋着地雷区,简直就是一个死亡地带。
猪肉炖粉条与血肉磨坊
大战在即,炊事班给战士们做了一顿猪肉炖粉条,让大家吃饱了上路。赵兴元回忆说,他这个人就爱打硬仗,这次攻打配水池的任务,还是他主动抢过来的。他的营,从来没打过败仗。
战斗开始,我军的炮火对着配水池一通猛轰。然而,那些钢筋水泥工事异常坚固,炮击过后基本完好无损,敌人的机枪依旧在疯狂扫射。想拿下这里,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人命去填。
三连作为突击队率先冲锋,战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向敌人的阵地。可他们刚冲进壕沟,就踩中了连接航空炸弹的引爆线,瞬间被炸得血肉横飞,侥幸没被炸死的,也被密集的子弹打倒。
一个连队冲上去,最后回来的只有一个指导员。赵兴元后来沉痛地说:“我们的战士太执着于胜利了,这是一种无畏的英雄主义,也是一种无畏的牺牲主义。”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三连的失利没有吓倒后续部队,战士们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向着配水池旁的几座红房子发起冲击。那里是敌人的核心火力点,不拿下那里,后续部队就无法前进。
冲进去的战士王振威大喊:“兄弟们,拿不下这里,我们就没法进军锦州,革命就要拖延,我们就会死更多兄弟!”战士们如同钉子一般,死死地钉在了阵地上。
敌人的反扑异常凶猛,一天之内发起了27次冲锋。一个战士的肠子被打了出来,他看都没看,直接用手塞了回去,抓起枪继续战斗。战壕里到处都是尸体,我军和国民党军的混在一起,已经分不清谁是谁。
赵兴元对着还在喘气的战士们嘶吼:“我们营从来不打败仗!只要还有一个人一杆枪,就要让敌人有来无回!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一个战士的双腿被炸断了,他躺在血泊里,哭着对赵兴元喊:“营长,给我报仇!一定要给我报仇!”赵兴元含泪答应。晚上,这个年轻的战士因失血过多,在剧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将军的眼泪
这场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七个多小时,敌人的一个营被打垮了,又调上来一个新的营。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塔山,阻援战也打到了白热化。团长对着通讯员高玉宝嘶吼:“把九连调上来!六号阵地没人了!”没过多久,又喊:“把警卫连也调上来!”
高玉宝心里清楚,动用警卫连,意味着整个团都快打光了。塔山阻击战整整打了六天六夜,他所在的35团最后只剩一百多人。
而在配水池,赵兴元带着所剩无几的战士,终于冲上了主阵地,他高喊着“缴枪不杀!”。然而,当他清点人数时,那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近800人的加强营,只剩下了不到25人。
配水池被拿下四天后,锦州城宣告解放,范汉杰等四万余人被俘。他被俘后咬牙切齿地抱怨:“从锦州到葫芦岛一百多里,侯镜如的兵爬也该爬过来了,可我只听见炮声,连个人影都没见到!”
结语
国民党军队的各自为战、见死不救,与我军战士用血肉筑成长城的团结牺牲,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长春的郑洞国感叹,锦州一失,长春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赵兴元虽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中将军衔,但他心里那道坎儿一辈子都没过去。他总含着泪说:“这有什么用呢?我们那些兄弟们差不多都死光了。”他91岁高龄去世,结束了峥嵘的一生。
如今,昔日的配水池战场早已变成了一座宁静的公园,游人如织。人们或许很难想象,这片祥和的土地下,埋葬了多少“铁打的汉”。他们用生命挖掉了那只“鳄鱼眼”,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