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之后,自大蒋经国以为台湾再无地下党,却不知李克农还留了个后手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吴石案之后,自大蒋经国以为台湾再无地下党,却不知李克农还留了个后手

2025-11-23 03:21:25

吴石案之后,自大蒋经国以为台湾再无地下党,却不知李克农还留了个后手

吴石牺牲的那天,蒋经国在台北的办公室里拍了拍桌子,冲着一帮特务头子说:“台湾的间谍终于清理干净啦,接下来大陆就别妄想再摸我们一丝一毫的底!”他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李克农正看着吴石最后传来的那份海防布置图,叹了口气——叹完气,他抬头对手下说:“让老杨那边照原计划落实,线路不能中断。”

要聊这事,得先搞清楚吴石案当时到底有多“震撼”。1950年6月10号,吴石、朱谌之、陈宝仓、聂曦这四个人,在台北马场町被执行了死刑。吴石可不是一般的线人,他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手握着台湾所有的防务图和军队调动计划,连哪个部队守哪个港口、军火库藏在哪儿,他都清楚。过去大陆收到的台湾军事情报,十有八九就是通过他传出来的。

蒋经国当时负责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还兼职搞反情报工作,一下子抓了吴石,他觉得这就像把大陆在台的“情报根源”给拔掉了似的。毕竟,吴石是当时最高级别的线人,就连他都被捉拿了,手底下的小角色还能闹出什么动静呢?事儿刚过去几天,他就开了个内部会议,面对一帮人说:“台湾的间谍网已经被彻底清剿,从今以后,我们的消息绝对不会外泄。”

那段时间,台湾街头可是闹得挺热闹的,特务到处抓人,只要有人说“吴石是好人”或者跟大陆打过信,就立马被铐走去了。蒋经国看着这阵势,心里更确认了自己的判断——这么一折腾,大家都不敢再替大陆出了。

谁知道,李克农早就留了后手。1949年,国民党刚撤到台湾时,他在分配给吴石任务的时候特别叮嘱:“搞情报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条线得有备份,出了点事还能有人顶上去。”当时他还安排了另一个地下人员,没跟吴石见过面,连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化名“老杨”,让他在台北开了家布庄作为掩护。

老杨的布庄开在西门町,左边是裁缝铺,右边是杂货店,每天都热闹得很,走动的人不少,看起来跟普通的商铺没啥不同。他传情报的方法也藏得很深——把写着情报的小纸条卷成细细的卷儿,藏在布卷的木轴里面,然后通过合作多年的货运公司,把货寄到香港一家专门做布匹的商行。那家商行表面上就是卖布的,实际上却是咱们的秘密中转站,一收到货就把木轴里的情报取出来,然后再转交到大陆。

吴石案一发,特务们就把台北的商号都查了一遍,可老杨那个布庄太“普通”了——每天早上开门卸货,跟邻里打个招呼,下午算算账本,偶尔还帮邻居留点好布,没人能想到这么和气的老板其实和地下党扯得上关系。有次两个特务还跑来查,翻了翻墙角堆的布卷,问:“最近跟香港那边联系多不多?”老杨笑着递了根烟:“都是老客户了,每个月发两批货,挣点辛苦钱,哪敢跟外面瞎联系。”特务觉得没啥异常,就抽完烟走人了。

老杨事后跟人说(这些都是解密之后才敢提的),那天特务走后,他后背的汗把里衣都打湿了,可还得咬紧牙关装出镇定样,跟伙计说“刚才那两位是来查消防的”,就是怕伙计起了疑心。

到了1951年伊始,大陆收到一份从台湾传来的情报,内容是关于台湾军队的轮换部署,详细到哪支部队要去守金门,哪支还在高雄。这个情报实际上就是老杨偷偷传出去的,负责接收的同志一看就知道,这是最新的调动安排,马上汇报上去。李克农看到情报后,跟身边的人说:“还好当时留了一手,没让吴石同志的血白流。”

蒋经国那边一头雾水,他本来以为“共谍都查得差不多了”,还会有人漏掉情报?于是把负责安全的人叫过来骂了一顿:“你们是吃干饭的吗?怎么还会有漏网之鱼!”接着,又搞了一阵大规模搜查,花了几个月时间连布庄都翻查了个遍,可就是找不到是谁泄露的情报。老杨那布庄照旧开门做生意,他依然跟客户还价,完全没人怀疑到他。

一直到1955年,台湾的“白色恐怖”变得越发严峻,特务开始逐户检查商铺的货运纪录,老杨觉得自己可能快要露馅了。这时候,他通过组织安排,以“去香港进货”的名义离开了台湾。走的时候,他还偷偷带了好几卷藏着情报的布轴,回到大陆见到李克农的时候,李克农握着他的手说:“你也真不容易,在那边熬了这么多年,没露馅儿挺住,挺好的。”

其实吴石在被抓之前,还传回了一份关键的情报——台湾西部的海防布局图,现在还保存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李克农当时留了后手,并不是不信任吴石,而是清楚情报工作的危险性太高,只要一个人泄露了消息,整条线可能就会崩盘。

有人说蒋经国太过自信,一抓吴石就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了;也有人认为李克农布置得挺扎实,早就把各种可能的变化都考虑在内。你觉得,是蒋经国低估了对手的防备心,还是李克农从一开始就没让对手有任何可乘之机?

#我的过冬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