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出生数真是“惨不忍睹”啊
你晓得不
2023年,我国新生儿才900多万,具体说就是902万啦
出生率低得可以用“吓人”来形容了
你想一下,去年还没到“千万大关”
今年更是连续第二年掉到这个“悬崖”边上
要说这数据,真叫人心里发沉
即使说2024年的数字似乎稍微有点缓和,但那点微弱的希望也没能冲淡大家的忧虑
像咱们家那老樹,枝叶再繁茂
专家们也看得很清楚,未来的路不太妙:他们预测到2056年
美国的人口会超过咱们中国
▎年轻人面临的三座“高山”,要不搬走要不就“被压垮”
这话说得挺直白
咱们的年轻人,这会儿要面对三座“超级高山”,要是不勇敢“搬走”一把
可能真就成了“被未来打败”的那批人
你听我说,那些专家的报告里也提到,2025年,咱们的新生儿会掉破800万,到了50年后
可能只剩下那么个四百九十几万
你瞅瞅,跟美国比起来,即使他们也是吸引移民,但人家每年还能引进一百多万新鲜血液
咱们的样子,人口只剩下他们的四分之一都不到,暗暗地
一场“世纪反超”正在酝酿
结婚少,房价高,彩礼涨
育儿难——这“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你知道不
去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才610.6万对,这个数字,创了45年来的最低点
比上一年还跌了整整20.5%
你说这是不是太“扎心”了
年轻人都不愿意碰这“婚姻”二字了,原因也挺“老套”的
天价彩礼和房子压力是最大“拦路虎”
彩礼一路“飙升”,从上世纪50年代的几尺布,到改革开放后那“三转一响”
到这会儿某些地方动不动就是“百元称斤”了
咱们武汉大学的龚教授还说了,全国彩礼的平均值已经飙到14万块了
区域差异更大,上海、福建、江西那边彩礼高得吓人,性别比例失衡,女性“跑”得快
就像有人说的,彩礼还成了“养育女儿的补偿品”,而传统观念里“随夫居”的思想
也让“刚需”变得更“刚”
▎住房是一座“天堑”,让人望而却步
说到“压在头顶”的大山
住房麻烦绝对是排在第一的
你瞧瞧,连常州这样的小城市,2023年的房价都突破了1.5万/平方米
一套100平的房子,光房价就要150万,还得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每个月那“巨额”月供,几乎要把工薪族的生活全“吃掉”
兴趣爱好、交朋友、生活质量都“打了个折”
有人为了还房贷,只能放弃理想职业,拼命加班;有人下班还得继续“搬砖”
房子,变成了“金笼子”
再说婚姻的门槛,像登天一样高,成功了还好,但一到育儿,成本就像“天降洪水”
▎养娃的钱,真是“赤裸裸”的“吞金兽”
你知道不
最新的统计说,咱们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高中,光“花费”就得53.8万,供到本科差不多68万
而且不同地方差别还挺大,像北京、上海这些“豪门”,养个娃能花个九万多到十万多,偏远的地方
你想,城里家庭一孩的成本最高,二孩次之
三孩就“最低”了;农村家庭一孩和二孩的差别也没那么大
说实话,这个“养金兽”成本,几乎是“人均GDP的6.3倍”
在全人间都算“顶配”了
你瞅瞅,有钱的家庭还能“扛”得住,普通家庭怕是“吃不消”
多生个娃都像是在“跟天斗”
▎除了钱,时间和机会的“无形压力”也很重
你别小看了,养娃的“成本”不光是“掏钱”
时间和机会成本更是“杀手级别”
产假、育儿、接送、辅导作业,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人的时间
女性在职场,生完娃后,岗位、工资、晋升都“打了个折”,技能贬值、晋升受阻
她们默默地“扛”着这些“隐形”的压力,没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讲讲心里苦
到头来,家庭的经济和精神都“紧绷到极点”
治疗费可能一下子“耗光”所有积蓄
父母的医疗负担也在逐年“加重”,国家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14.9%,到2032年,可能突破20%
这意味着“养老”麻烦变得更“紧迫”
照料老人,花费时间、金钱
医保之外的支出都让人“头大”
许多年轻人看着自己“微薄”的存款,心里发慌:要同时应付孩子和老人
不过,咱们也得“打起精神”看未来
像这会儿,很多地方都在试图“解开”这些“结”:房贷利率调低,保障性住房多了;教育这块,推行“双减”,让家长少花点心思;医疗这块,国家不断“扩充”医保药品目录
把“天价”药变成“平民药”
你说,即使美国靠移民来“续命”,我们也不能照搬,但我们可以“多管齐下”
搞好“生育支持体系”、住房保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
年轻人不用“为了房子拼命”,不用“为学区房排队”
生命的孕育,本该是“自然且从容”的事
未来,即使有“几座大山”,但只要大家“齐心合力”
这些“山”还是能“被搬开”的
2056年的数据,是个“警钟”
只要政策“撬动”得当,全社会都愿意“动起来”
那“生育热情”会慢慢“回暖”
咱们中华民族的延续,靠的不是冰冷的数据
而是每个家庭那“暖暖的灯火”
只要咱们“移开”这些“高山”,未来依然“在咱手里”
信源:其实都是真心话——,咱们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