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你身边某个平时不怎么聊股票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在群里甩出一张红得发紫的截图,上面是一个你听都没听过的股票名字,后面跟着一个夸张的涨幅,什么+50%,+80%。
然后他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哎,格局小了,卖早了。
这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是羡慕?是嫉妒?还是那种“我怎么就没发现这种好事”的懊恼?
先别急着酸,也别急着去搜代码。因为大概率,你看到的只是故事的第一章。而故事的结局,往往写在ICU的账单上。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狠角色,一个把“过山车”这三个字演绎成“自由落体”的港股大妖。它的名字叫药捷安康-B,一个听起来就很健康、很让人安心的名字,干出来的事儿却能让你的心血管当场表演一个螺旋升天。
一天之内,2000亿港元的市值,说没就没,比你女朋友翻脸还快。从山顶冲进去的兄弟,一手500股,一天最多能亏掉25万,这钱拿去一线城市交个首付,它不香吗?非要在K线图上玩信仰。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玄学?是黑天鹅?还是单纯的韭菜基因开始返祖了?
都不是。
这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一场利用规则、人性和信息的非对称,对后来者进行的精准收割。
而那家公司,药捷安康,就是那个完美的狩猎场。
要理解这场屠杀,你得先明白一个概念:港股的-B公司是啥。
简单说,就是还没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它们就像一个还在上大学的学霸,天天跟你说他未来要拿诺贝尔奖,要造福全人类,但他现在连吃饭的钱都得靠借。你投它,不是投业绩,是投一个关于未来的PPT。
这种公司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没盈利。财报翻开,亏损是常态,三年亏了快9个亿,现金流紧张得跟你的发际线一样。
第二,没产品。核心药物还在临床阶段,能不能上市,上市了能不能卖爆,全是未知数。
第三,故事特别性感。什么全球首个,唯一一个,专门攻克癌症这种人类天敌。这故事讲出来,谁听了不迷糊?谁不想当那个“投中下一个恒瑞”的天使投资人?
公司亏钱。产品没卖。故事全靠画。
那股价凭什么涨3个月50倍?
凭头铁,凭梦多,凭后来者的钱更多。
一个完美的狩-B公司,就像一块上等的五花肉,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它最容易吸引来两种东西:苍蝇和厨子。
而这次的厨子,就是那些被称为“游资”的资本猎手。
他们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快种快收”。
第一步,选地。他们专挑药捷安康这种盘子小、没基本面支撑、全靠故事续命的股票。为什么?因为没有基本面,就没有“价值锚”。股价10块是它,1000块也是它,全凭一口仙气吊着,方便他们为所欲为。这就像炒鞋,一双鞋的成本就几百,凭什么卖几万?凭的不是PU,是ICU。
第二步,施肥。光有地不行,还得有催化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好消息”。这次的肥料有两个。
第一个,是产品临床试验获批。这个消息对于一家创新药公司来说,确实是大利好,相当于PPT里的飞船,现在说图纸画完了,准备开始拧螺丝了。这是点燃导火索的火星。
第二个,更关键,是纳入港股通。这事儿听起来特别高大上,好像是得到了官方认证,从此可以接受南下资金的洗礼。但对于猎手们来说,这不叫洗礼,这叫“开门,放韭菜”。纳入港股通,意味着更多的大陆投资者可以方便地买入,提供了海量的潜在接盘侠。这就像一个本来只有会员能进的夜店,突然宣布今晚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你猜会发生什么?
第三步,拉升,也就是养猪。
在两个“利好”的加持下,猎手们用不大的资金量,就可以把股价暴力拉升。K线图开始变得陡峭,赚钱效应开始扩散。你朋友群里那个晒截图的,就是在这个阶段被吸引进去的。人们开始为这个故事买单,为那个50倍的涨幅而疯狂。他们讨论的不再是公司的研发管线,而是“明天能不能再涨50%”。
这就是典型的“瞎积薄发”,只不过积累的不是实力,是泡沫;爆发的不是价值,是人性里的贪婪。
股价从13块涨到679块,市值逼近2700亿。什么概念?这时候,一个连商业化产品都没有的公司,市值已经跟很多成熟的药企一个级别了。
这就像给猪喂了十全大补汤,一头猪吹得比大象还重。你觉得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但市场情绪上头的时候,没人关心正不正常,大家只关心自己是不是最后一个上车的。
问题是,当所有人都想搭便车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车马上就要开下悬崖了。
第四步,收割。
午后2点10分,图穷匕见。猎手们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售。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因为上午的疯狂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跟风盘,流动性达到了顶峰。这时候出货,才能保证能卖得掉,卖得快。
这就好比拳击比赛,高手过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这一下,直接把所有高位站岗的人打进了ICU。
股价从600多块瞬间跳水到165块,整个过程丝滑得不像话。
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只有一泻千里。
为什么?
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当第一块砖被抽走时,整个大厦的崩塌就是注定的。那些所谓的利好,在绝对的卖盘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
这时候,公司发了个公告,内容可以翻译成三句话:我不知道,不关我事,我们运营一切正常。
这公告有用吗?当然没用。它就像凶案现场旁边一个无辜的路人,除了证明自己没动手,什么也解释不了。但它必须这么说,这是合规要求。
所以你看,整个链条里,谁是赢家?
猎手们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用信息差和资金优势,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财富转移。
那谁是输家?
每一个在山顶上相信“大力出奇迹”,相信“股价会到一千块”的散户。他们以为自己是来淘金的,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块金子,只不过是被融掉的那种。
这事儿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对于普通人来说,任何你看不懂的暴富神话,最好都离它远一点。你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就算靠运气赚到了,也大概率会凭实力亏回去。一个连年亏损、没有产品的公司,它的股价暴涨,这本身就违反了商业常识。这不叫投资,这叫赌博,还是对手能看你底牌的那种。
第二,要敬畏规则,但更要洞察规则背后的人性博弈。港股通、-B上市规则,这些设计的初衷都是好的,是为了给有潜力的新公司提供融资渠道,给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但任何规则,都会成为猎手们的工具。他们会把规则研究得比你透彻一万倍,然后利用规则给你设下陷阱。他们把复杂的财报和药物研发报告“喂到嘴里”,让你觉得这事儿靠谱,但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他们什么时候会离场。
第三,别信故事,信常识。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要靠它创造的利润来体现。PPT画得再好,那也是纸。故事讲得再动听,那也是声波。在金融市场这个黑暗森林里,唯一的火把,就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和利润表。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药捷安康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市场上还有源源不断的、梦想一夜暴富的“新韭菜”,这种“快种快收”的剧本就会反复上演。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的只是不断轮回的贪婪和恐惧。而你要做的,不是去预测下一次风口在哪,而是确保下一次屠杀发生时,你不在那辆开往悬崖的大巴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