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家#
跨越72年的明信片:从联合国到爱达荷的温暖重逢
2025年9月,美国爱达荷州桑德波因特的艾伦·鲍尔接到了一通让他难以置信的电话。电话那头,记者汤姆·柯林斯告诉他,他1953年在纽约寄出的一张明信片被找到了,即将返还给他。88岁的艾伦先是大笑起来,连称“太不可思议了”——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穿越近三个时代的明信片。
这张承载着青春记忆的明信片,命运的起点是1953年6月17日20时的纽约。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艾伦,正攒钱准备前往波多黎各姨妈家度假,途经纽约时参观了联合国秘书处大楼。兴奋不已的他买下明信片,密密麻麻写下感言:“我们正在联合国大楼里,到处都很摩登”,贴上两美分邮票,寄给了伊利诺伊州渥太华的父母,署名“艾伦”。然而,因邮局工作失误,这张满载欢喜的明信片未能按时投递,就此开启了长达72年的滞留之旅。
直到2025年8月8日,这张明信片才在伊利诺伊州渥太华邮局的旧邮件中重见天日。职员发现其上清晰的1953年纽约邮戳、两美分邮票以及“艾伦”的署名后,立刻上报给局长马克·汤普森。此时,明信片上最初的收件地址“F.E.鲍尔牧师及家人”早已人去楼空。马克推测,明信片此前长期因失误滞留纽约,可能最近才被发现并转运至渥太华。“无论多困难,都要送到收件人或寄件人手中”,抱着这份决心,他向社会发起了求助。
消息传开后,热心人士与民间团体迅速响应。退休人士特里·卡蓬凭借自己在宗谱、血统和系谱学研究上的专长主动加入,一个专注家族史研究的社会团体也参与进来。他们埋首于70多年前的剪报、档案,借助公共图书馆资源,一点点拼凑线索,最终推断出寄件人“艾伦”的全名是艾伦·鲍尔,如今已88岁高龄,定居爱达荷州桑德波因特。
当邮递员带着这张迟到72年的明信片敲开艾伦的家门,微笑着说“很抱歉,送晚了”时,一段被遗忘的往事随之苏醒。艾伦渐渐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靠修剪草地、铲雪赚钱攒下的旅费,波多黎各之旅的全新体验,以及那个在联合国大楼里满怀好奇的自己。此后几十年,他离开伊利诺伊州,去艾奥瓦州念大学,从医、结婚、搬家,走过了丰富的人生,却从没想过当年的随手一寄,会在晚年收到如此特别的“回响”。
这张两美分邮票承载的故事,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后温暖了无数人。从纽约联合国大楼到爱达荷州的寻常居所,从1953年的青涩少年到2025年的耄耋老人,这张明信片的漂泊与回归,源于邮局当年的工作失误,却也离不开渥太华邮局的后续坚守,更凝聚着志愿者们的善意。它不仅是一封迟到的信件,更是时光里未曾消散的温暖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