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科技IPO终止,毛利率下滑,上游采购集中度高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鸿星科技IPO终止,毛利率下滑,上游采购集中度高

2025-10-11 00:14:13

鸿星科技IPO终止,毛利率下滑,上游采购集中度高

你说现在A股市场是啥操作?一边如果风平浪静,另一边又突然冒出点大新闻——比如这鸿星科技,前脚刚晒完“净赚破亿”的成绩单,后脚就和国投证券一拍两散,IPO甩手跑路,仿佛在和大家玩“你猜猜我要做啥”活动现场啊。

甭管你是财经老韭菜,还是刚入门的新手小白,看到这种操作,难免满脑子都是问题:到底发生了啥?这么一家供应富士康、销售比重那么高,净利都破1.3亿的企业,核心业务在全球前十,家底看着还挺厚,怎么说退就退?难道这背后藏着啥不说的秘密?有没有啥我们外行人看不到的“惊喜”,或者说,大家都不愿意摊开讲的高能剧情?我是真好奇。

先捋一捋这鸿星科技的数据,别光看这“净利润逾1.3亿”,它家主营业务集中在石英晶体谐振器这些玩意上,别说外行,就连很多搞电子的人估计也懵——啥是石英晶体?说白了,就是让电子产品精准计时的“小心脏”,富士康、京瓷、三环集团这些大厂都是下游客户和上游伙伴,鸿星做的事算是细分领域里的大咖了,多年的上下游绑定不是闹着玩的。

但账面数据归数据,现实总是比账本复杂几百倍,你说2022到2024这三年,营业收入从6.5亿到5.6亿左右,小幅波动,倒也能理解为“疫情后有点影响”,可归母净利润从1.9亿降到1.3亿,扣非还有点缩水,毛利率从超50%也叠叠乐掉到42%,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吧——利润下滑、毛利收窄,没准是行业竞争加剧或者原材料涨价闹的,毕竟上游几乎全靠三环、京瓷、日本NGK这些粥少僧多的老玩家,人家随便涨个价,鸿星说不定立马“瑟瑟发抖”。

还有个细节,其实很多人没注意,公司对外的销售收入大头还是出海赚的——2022年到2024年,境外销售总是超过五成,富士康是最大客户,占比最高时也就12.28%,渐渐滑到10.44%低点,说实话,这比例属于优质客户,但要是客户一变脸、订单缩水,那可是要“凉凉”的风险,万一某一年富士康突然加速自产、或者转头创新供应链,这厂家吃瓜都来不及。

再看采购,鸿星对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总是60%往上,顶级原材料厂控着命脉,最大单三环集团一年拿走三成还多,这么高的集中度,业界里属于典型“上游拎着下游脖子”,你跟人家谈判尴不尴尬?一边要控制成本,一边又不能得罪头号供货商,稍微一个风吹草动,原材料暴涨就能让你利润蒸发一半。

至于公司内部,资产结构也是一个谜。2022年底固定资产不到1.4亿,到了2023直接窜到2.8亿多,2024还有小涨,这资本开支到底是扩产还是装备升级,还是为了IPO趁机做大做强?每期流动资产里应收账款占一成多,自身账上存货也维持在一亿上下——这俩科目其实不算太健康,流动性压力没跑掉,倘若遇到订单延迟付款或者原材料积压,现金流有可能一下子“打喷嚏”,资本市场哪敢闭着眼睛。

讲讲这次终止上市的直接原因,直接文件说是“公司和保荐人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业内老江湖都知道,主动撤回一般背后不简单,不是说一拍脑门“我不玩了”,更多时候是审核压力、业绩不稳、合规担忧等各种“无形的手”在左右,毕竟A股IPO审核整个流程越来越“鸡蛋里挑骨头”——一旦财务、合规、盈利都过不去,或是高管结构、股权穿透有安全隐患,还不如自己转身离场,省得在市场里“裸奔”。

回到鸿星科技本身,这次IPO募资项目花头也不小,德清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基地、新增3亿只微型晶体振荡器研发,还有总部运营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各项加一起,拟募资竟高达12.14亿。要说,谁不愿意借资本市场的东风一把梭哈扩张,可现实是,如果自身盈利能力摇摇欲坠,外界又盯着境外销售、富士康订单、上游采购这些“弱点”,哪怕账面漂亮也未必能顺利IPO。

还有公司控制权结构说起来更像家族剧,每次一到关键时刻,总能看到“父女档”“父子兵”,表决权合起来高达87%,而实际穿透后持股不到五成,这种掌控度高、股权分散的设计,不少投资者都怕被人“玩套路”,一旦上市后谁来负责、话语权是否稳定,又是另一层疑问。

其实细数下来,这次IPO“叫停”,外界有两种声音,有人说是财务层面未达预期(盈利下降、毛利缩水),有人讲未知的合规隐患,比如下游销售缺乏弹性、上游采购过度依赖,内部缺乏足够的管理机制,还有商业环境的硬伤。说到底,如今上市比拼的不光是账面有多亮眼,背后能不能应对周期震荡、行业洗牌,才是关键。公开视频里,这次撤回上市申请,算是及时踩了刹车——没准是自救,也可能只是暂时退场,下次“王者归来”谁还知道呢。

再说目前的大环境,A股市场像一台庞大的挖掘机,不仅需要超高动力,还考验你的底盘是不是够扎实。像鸿星科技这种看着还可以的“海归型”制造商,频率元件高端市场有竞争力,可是面对原材料大厂“割韭菜”、下游巨头随时“变脸”、家族控股模式不透明,最终老板们只能做出取舍:要不然直接梭哈拥抱资本,要不然低头做“隐形冠军”,等行业风向明朗再来一波。

有意思的是,每次市场传出IPO终止,舆论场像是开了个“谁能猜中内幕大奖”的游戏。有人跟风唱衰这个板块,觉得电子元器件行业要集体“刹车”,也有人反过来解读成行业蓄力,早晚还会有冲锋的选手。其实归根结底,中国高端制造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谁在风雨过后还能笑着喝下午茶,才说明你真的稳。

说到这,也是那句老话,资本市场是个比斗地主还复杂的比拼,谁都不敢随便下牌。一家上市企业,想真正站稳脚跟,除了账面漂亮,治理结构、核心产品、上下游生态都得跟上节奏,家族公司也得下力气补课,别只想着“靠关系混关”,辛苦很多年突然遇上巨浪,一不小心就会“翻船”。

你说,IPO终止,算不算是鸿星科技的“至暗时刻”?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至少没硬着头皮过,有啥问题先打补丁,再作长线考虑,总比上市后天天被人追着问“你行不行”要强。

咱总结一下:这次IPO叫停,不止是鸿星科技在隐忍狠话,更像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次大复盘,行业壁垒高、原材料攀高、客户粘性变弱、家族控股权过度集中,每条都能拎出点事。回头看,也许这并不是企业的结局,而是一个好好检讨、再度蓄力的起点,究竟下一步怎么走,还是得看老板们的决心和智慧。

讲到这里,反倒想问问圈里各位:你觉得像鸿星科技这样家族控股、上游下游高度依赖、毛利下滑又想冲刺IPO的企业,未来路该怎么选?要继续忍痛“收缩战线”,还是铆足劲摸爬滚打再来一次?打开评论区,咱们一起聊聊——你怎么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