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刚刚落下,交易大厅的屏幕还亮着,特力A股价一栏上那串数字在微光中闪烁——17.54元。有人习惯性低头看一眼,仿佛能看到多年前的走势在屏幕背后游走,一如2015年夏天那场疯涨时的躁动。那些老股民的记忆里,特力A曾是猎艳无数的“妖王”,从6块多一路飙升到74块,涨幅742%,谁见了都得感叹:你见过妖股么?
如果你在那一年买了特力A,银行柜台都会给你发糖。只是,多年以后,这糖怕是要自己买了——股价只剩下高点的四分之一。也许你会问,如果我是那个当初满仓妖王的人,如今该怎么面对这些波动?是庆幸曾经踩中运气,还是感慨“妖王也会老”?
深圳市特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号000025,A股的“老面孔”。深圳国资委是后台,主营有三块:珠宝第三方服务、商业综合体运营和物业租赁。但要说主菜,还是珠宝,每年营业收入里有八成多都靠它。公司2020年到2024年营业收入,从4.24亿涨到26.14亿,确实是翻天大变。净利润却没有一路水涨船高,只有0.6亿到最高1.39亿,偶有回落,曲线弯弯绕绕,比当年妖王股价还迷人。
你要是翻业绩表,会发现2023年之后特力A有点像中年危机——把汽车贸易和检测业务剥离了,转身瞄准珠宝运营。珠宝这一块2022年4.21亿,2023年15.24亿,2024年23.21亿,摸爬滚打全力冲业绩。但珠宝运营这个行当,毛利率低,忙了一年多,真正的肥肉还在物业租赁里。商业综合体和物业租赁就像股市里的温柔乡,一手收钱,一手稳稳发利润,珠宝,更多是一场穿金戴银的辩证剧。
到今年夏天,公司总资产27.25亿,净资产19.36亿,资产负债率28.96%,市值75.6亿,看起来一切安然无恙。资不抵债是别人家的事,特力A至少在数字上是稳的。但A股妖王从来不靠数字谈恋爱,涨跌常在意念之间。
有趣的是,员工人数和平均薪酬也跟着业务变动跳舞。2024年底,员工只剩160人,人少钱多,平均薪酬暴增至29万。2023年有一次大跳水,竟然拉高到46.68万——不是福利爆棚,而是剥离汽车业务后,辞退福利摊在脸上,分母一减平均值就跳高了。多么朴素的数学之美。
如果按深圳最新的工资数据,非私营单位年均17万,私营9万多,特力A员工今年能领29万,对比派头十足。其实也不用太羡慕,平均值常常骗人,正如股市里的人均收益——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归零,抹平后人人皆大户。
说到妖王的宿命,有点像是珠宝的真真假假。2015年那一场史诗级上涨,背景就是“牛市破灭”,硬生生让特力A站在风暴眼里。后来的故事,每一只鸡都变成了凤凰,每一只凤凰都掉了几根羽毛。市场永远喜欢新的妖股,旧的妖王只能靠公众号老照片和股吧冷笑话续命。
在股市里,“妖股”这个词听起来热血,其实往往依赖题材催化剂、市场游资、想象力和一部分玄学。业绩好未必股价飞,业绩差也可能讲故事。专业人士有时候也只能顺手做个“妖王缅怀祭”,等着下一次牛市,是否还能有一只炸天妖股飞起来。现实是,珠宝毛利略低,物业租赁撑起公司底线,股价在资本想象和基本面之间摆摆手,做做空中舞蹈。
有句话同样适用于股市,“不经历几次暴涨暴跌,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懂了特力A”。这些年来,特力A像一个拿珠宝做生意却始终舍不得卖掉老房子的中年老板,既想搏一把,也不敢全力押注新故事。员工少了,工资多了,主营业务换脸,股价却不再妖艳。可以说,专业和资本之间永远隔着一堵不透明的玻璃——你能看到公司转型,也能看到那堵墙后的暗影。
当然,所有证据都提醒你,股市的“妖王”只是阶段性头衔,终究有一天要退下舞台。特力A的故事是市值和主营业务的轮回史,也是市场情绪与专业现实的交错带。股价不是业绩的函数,业绩不是故事的剧本,故事也不是投资的凭证——谁都可以是妖王,但谁都不能保证一直是。
作为旁观者,我有时也会琢磨,资本市场最神奇的是:数据实现了增长,股价却未必有起色,员工的平均年薪超过了深圳平均,上市公司本身却挣扎在转型路上。这中间的落差,究竟是“专业的无奈”,还是“市场的讽刺”?每一次妖股的诞生和熄灭,背后都是大批中小投资者情绪的潮汐起伏。
最后,如果下一个十年,特力A还能再做一次“妖王”,你会选哪个赛道?是押注新故事还是守住老本金?对于公司来说,珠宝业务还会是明天的黄金屋吗?物业租赁能否可持续为公司续命?或者说,在业绩与故事的十字路口,资本市场究竟更偏爱哪条路?你觉得,当前的“妖王”,还能再归来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