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对阵新西兰的比赛里发生怪事! 2米28的超级中锋张子宇只打了不到4分钟,可球队半场就领先了19分。 杨舒予三分球3投2中狂砍10分,韩旭在内线依然稳如泰山。 主教练宫鲁鸣真的说到做到,他赛前就说要减少依赖内线,结果转眼就拿出新战术。
比赛第一节刚开场,韩旭就在篮下先开张,连拿4分。 新西兰队也不甘示弱,回敬了一波4-0。 可中国女篮的姑娘们显然憋着大招。 前两场5投0中的李缘抢断反击得手,终于打破进球荒。 杨舒予突然进入火热状态,唰唰两记三分干拔命中。
场上的分差被拉到了两位数。 这时候宫鲁鸣才亮出第一张牌,第一节还剩3分46秒,张子宇登场。 她第一次触球就是轻松打板命中,新西兰队根本摸不着球皮。 张子宇上场后,新西兰整整3分多钟1分未得。 首节结束,中国队已经25-10领先。
到了第二节,宫鲁鸣直接撤下了张子宇。 这操作让很多人看不懂,最强武器不用了? 他换上杨力维、王思雨等速度型球员,打起了全“五小阵容”。 杨力维冲起来像踩了风火轮,连拿5分带出一波7-0。 分差瞬间突破20分大关。
新西兰队被这套快打旋风彻底打懵。 她们想用强对抗撕咬比赛,张茹第二节还没过半就吃到3次犯规。 裁判的哨声此起彼伏,中国队单节没打一半就犯满。 可即便如此,中国女篮依然牢牢掌控局面,单节再赢4分,半场比分定格在42-23。
张子宇半场数据栏简直“可怜”,3分52秒出场,得6分3篮板。 杨舒予才是真正主角,7投4中,三分3中2效率惊人。 韩旭虽然时间也不多,但4投3中拿下6分4篮板。 球队三分球10投4中,篮板球更是碾压对手8个。
宫鲁鸣赛后的发言不是场面话。 他在发布会上强调要增加外线主动性,这场比赛直接兑现承诺。 进攻端出现两套杀伤力十足的体系:杨舒予、杨力维姐妹领衔的快攻反击,韩旭坐镇、张子宇突击的内线攻坚。
张子宇的进步肉眼可见。 这次短暂上场时间,她竟然秀出了灵活的内线脚步。 但宫鲁鸣把她当成“大招”藏着,只有在需要打乱对手节奏时才派上去。 对韩国时张子宇打了15分钟砍下16分11篮板,可正负值+3却是全队最低。 教练组这次学聪明了,专门为她设计“碎片化使用”策略。
杨舒予彻底告别“3D球员”标签。 她不再只是埋伏在底角等三分机会。 控球突破、快速反击、持球挡拆样样精通。 打新西兰这场,3篮板3助攻的数据同样亮眼。 宫鲁鸣给她开放了无限开火权,她的回应就是半场10分高效输出。
内线搭档韩旭压力骤减。 不用时刻和张子宇绑在一起,她反而发挥更自如。 高位策应、中距离投篮、护框封盖依旧稳健。 当张子宇休息时,韩旭完全撑起内线重任。 而当张子宇登场时,她又化身进攻发起点,把球舒服喂到巨人手里。
宫鲁鸣的铁腕治军效果显著。 他敢把超级新人张子宇摁在板凳上,也敢让李梦这样的明星离队。 队内人人争机会,杨舒予抓住机会大爆发就是最好证明。 老将韩旭也证明自己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核心。
新西兰动作幅度极大,张茹半场就深陷犯规麻烦。 中国前锋的三分稳定性依然不够,虽然这场投进4个。 但面对更强对手,外线命中率是生命线。
三场小组赛打完,中国女篮战术变化多端。 打印尼张子宇高效砍下19分,打韩国韩旭爆种轰22分11篮板。 到了新西兰又切换快攻模式,让杨舒予成主攻点。 这种阵容、打法上的灵活切换正是宫鲁鸣带来的最大改变。
小组头名晋级四强后,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日本队的快速攻防和精准三分将带来巨大考验。 宫鲁鸣赛前就要求全队缩短攻防转换时间,目标是2.8秒解决战斗。 未来对手想靠速度拖垮张子宇的战术可能要失效了。
姑娘们已经证明她们能玩“高塔轰炸”,也能打“闪电快攻”。 张子宇和韩旭在内线越来越默契,一次高低位配合后击掌相庆的画面就是缩影。 无论最终能否卫冕亚洲杯,这支中国女篮都在宫鲁鸣带领下走上新赛道。